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健全心理服务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力量,构建起学校主动、家庭联动、社会互动的育人网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培根铸魂:打造浸润式思政教育新模式
镜湖区创新打造“红领巾思政小课堂”品牌,以“行走的思政课”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形成“理论+实践+感悟”的立体化教育模式。
思政小课堂以“红色润童心”为主线,组织青少年走进芜湖市各单位党建馆、消防救援支队高新特勤站、芜湖好人馆等教育基地,通过实地探访、互动体验,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劳模精神、消防战士的奉献精神及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截至目前,“红领巾发现之旅”推出2季共60期活动,覆盖千余名学生,引导青少年在行走中感悟“强国复兴有我”的使命担当。
课堂突破传统说教模式,采用“党员+团员+少先队员”共学机制,邀请老党员、优秀教师、校外辅导员担任主讲人。例如,退役老兵夏清高在荷塘社区讲述长征故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激发青少年情感共鸣。同时,通过“镜湖德育”公众号发布课程精华,以音频、视频等形式扩大覆盖面,形成“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双向互动。
梅莲路小学学生参观芜湖好人馆。
暖心护心:健全心理健康服务新体系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镜湖区打造“镜心驿站”,构建“预防+干预+发展”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青少年心灵撑起“保护伞”。
自2022年开始,镜湖区开设“镜心驿站·阳光心语”栏目,每2~3周更新一期,每期邀请一名学生作为“心语发布人”,对于青少年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制作分享视频或小妙招,如《今日事,今日毕——拒绝拖延》《巧化冲突》《预防校园欺凌,从我做起》等栏目,引导青少年在面对困惑时,找到更适合的解决办法。栏目设置“阳光任务”“阳光小贴士”“阳光信箱”等互动环节,在互动中不断了解青少年心理需求,优化栏目课程设置,截至目前,“阳光心语”栏目共开设35期。
为进一步加强镜湖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镜湖区定期举办专题培训,邀请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提升心理健康教师和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水平。同时注重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举办“家校共育 同心筑梦”大讲堂,内容涵盖青春期教育、亲子沟通等热点话题,截至目前共开展15期。通过“同玩一款小游戏”“同上一堂班会课”等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协同共治: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新格局
镜湖区以“三位一体”理念整合资源,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全链条”。
联合高校、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如赭山铁画博物馆、芜湖市高分北斗地质科普馆等,开设非遗传承、科技创新等特色课程。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支教团队开设“四点半爱心学校”“鸢尾花”智启童梦少儿编程科普小课堂等,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社区。“来到这里,我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比如书法、唱歌,还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有趣的游戏。”在镜湖区天门山街道美加印象社区周末课堂中的小朋友兴奋地说,“还有志愿者姐姐帮我辅导作业,这可比待在家里有意思多了!”
北塘小学东方龙城校区学生参观芜湖市高分北斗地质科普馆。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镜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镜湖区教育局,开展“镜湖少年新风尚 文明新风润校园”系列主题活动,镜湖区结合传统节日和诗词文化、饮食文化、手工艺制作等传统文化,举办清明诗词大会、重阳敬老活动,将孝老爱亲、文明礼仪融入实践。通过“学、讲、展、践”多形式持续开展系列文明新风培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礼、明礼、传礼、践礼。
镜湖区以“思政课堂”铸魂、以“镜心驿站”润心、以“协同共治”聚力,构建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镜湖区将继续深化品牌内涵,拓展实践育人载体,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筑更加坚实的防护网。
供稿:安徽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