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
原駐瑞典特命全權大使 呂鳳鼎委員
原駐泰國特命全權大使 張九桓委員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原駐埃及特命全權大使 吳思科委員
主持人
記者 楊 彥
編輯 苗 苗 林 琳
新聞背景
從北京奧運會到上海世博會,從孔子學院世界開班授徒,到國家形象片人物版登陸紐約時報廣場,中國正在努力向世界呈現(xiàn)更加自信、更為開放的國家形象。
國家的軟實力與蓬勃發(fā)展的經(jīng)濟實力是否匹配?中國文化走出去,真的走進了外國人的心中嗎?他們又是如何看待中國的?
今天我們邀請了三位曾經(jīng)擔任過駐外大使的委員,請他們用自己的多年經(jīng)歷和深入觀察,與我們共同探討“中國形象”的有關問題。
一問:外國人如何看中國?
主持人:2011年,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版登陸紐約時報廣場電子屏,中國在向世界呈現(xiàn)國家形象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各位委員都在國外多年,又長期在外交領域工作,你們覺得在外國人的眼里,不斷發(fā)展的中國呈現(xiàn)怎樣的形象?
呂鳳鼎:我曾在南太平洋和非洲工作過,在上世紀70年代,外國人看中國是模糊的,他們只知道中國人穿著藍色中山裝。
到了80年代,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人在同外國人的接觸中也變得開朗、自信起來。本世紀以來,中國發(fā)展迅猛,甚至在某些方面超出了西方的預料,超出了有些西方人心理上能夠承受的程度,“中國威脅論”就越來越多了。
所以,中國形象好與不好,一方面與我們自身的努力有關,一方面也與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有關。
吳思科:我很同意呂大使的看法。我跟發(fā)展中國家打交道比較多,在他們眼里,中國的形象首先是古老而文明。其次,中國近些年的輝煌成就對他們震動很大。他們有著與中國相似的近代史經(jīng)歷,當前也面臨著相同的發(fā)展任務。怎么從中國的發(fā)展中得到啟示,是這些年很多發(fā)展中國家思考的問題。
主持人:中國人的形象是中國形象的重要部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中國在向世界呈現(xiàn)自己的同時,是不是還存在一些不足?
吳思科:我國現(xiàn)在每年有幾千萬人次走出國門,難免也夾雜一些負面影響。因為缺乏必要準備,有人對國外風俗習慣不夠了解、尊重,有人帶去了一些不好習慣,造成不良影響,需要引起注意。建議盡快加強人員培訓,提升素質。
張九桓:國家形象是人們的一種感覺,大國不一定偉大,小國不一定不偉大。中國的確發(fā)展了,但如果中國人的素質不提高,人家依然對你有微詞。
- 上一篇:
-
百姓熱議焦點話題 假如我來寫提案……
已是第一篇
-
百姓熱議焦點話題 假如我來寫提案……
- 下一篇:
-
代表委員熱議文化建設:文化的終極目的是文明
已是最后一篇
-
代表委員熱議文化建設:文化的終極目的是文明